Thiji Tomong「千」徙.銅門

結合太魯閣族語:Thiji(遷徙之意),以及日語發音:Tomong(銅門),成為「『千』徙,銅門」。

本計畫記錄口述影像,分享銅門部落七大家族千年來在這片土地上遷徙移動的故事。

銜接前兩年在部落做的事情,兒路打造一個屬於族人說部落故事的空間,帶領觀者進入太魯閣族的生活中,藉由深度旅遊,帶出這塊土地的記憶以及故事,還有傳承千百年的工藝技術。

拜訪部落耆老

辛巴楊家族的Piyang耆老家,從種苧麻、刮麻、捻線、植物染色、曝曬,傳統的技法,是家族傳承從媽媽身上學來,雖然辛巴楊家族為小家族,卻也因為日治時期遭日本人趕至銅門。
接著來到榕樹部落,馬伊寶家族Hana阿姨的編織工坊,同樣承襲媽媽的編織技藝,甚至到南投霧社的技藝中心,透過深入的學習以及技法的交流,20多年後又回到榕樹部落,將多年來學習的工法,橫跨中央山脈,帶回家,也將技法傳承給自己的媳婦。
從傳統走到當代,織者的線不曾斷過,一直延續著古老祖先的傳統智慧,在銅門這塊生存之地。聽Hana阿姨、Piyang耆老說當初族人是如何從高山被遷往平地的那段歷史﹐我們遙望著山的那一頭,家族的遺址靜靜地臥躺在山中,那段家族的歷史以及故事,也等著我們慢慢挖掘⋯⋯
來到多勇民宿,倚著清澈的木瓜溪,爸爸是Mkeuway家族的Duyung 叔叔,當初在都市打拼身體操壞後,回到部落開始經營民宿,部落治癒了他的病,正如Duyung叔叔說的「Mkeuway 家族的人都很老實、認真」,所以家族的人在部落有人從事傳統農耕、文化觀光,各家族有不同的個性,可是共同點就是「分享」,Duyung叔叔也正分享這這塊土地,Mhuway Mhuway⋯⋯。
來到Mkduyung 家族的Heti阿姨及Honwun叔叔家,馬上就分享一罐自己釀製的泡菜,純天然不加防腐劑的工法,自然農法的耕種,獲得許多饕客的親睞。太魯閣族很喜歡用人的身體構造命名一個地方,也向他人訴說「我是哪裡來的人」,聽Houwun叔叔說,Mkduyung的意思因對面的山很像脊椎的樣子,因此得名,將山的地形賦予生命一般,對於自然就猶如我們的生命一樣珍貴重視。祖先對自然尊重的心態,從各家族的命名就得知,是那樣詩意、那樣美麗⋯⋯
Kbayang家族的Lobiq耆老,說著以前部落的生活,是分享,是獲取獵物後,男人榮耀女人歡慶的時刻,小米酒如何釀造,分食獵物讓部落熱鬧了起來,傳統男女相處間的界線,年齡已90的耆老,手指深山,說著「我是從Btulan生下來的」,來自那古老的住區,述說著Kbayang的家族是如此剽悍,連以前的人都要恭敬三分。Skahing家族的Kiyun叔叔,以自己家族為驕傲,當太魯閣戰爭開始,日軍進入這塊區域時,Skahing家族是如何抵禦,最後又是如何被日軍分散勢力,將家族分散至不同的部落,瓦解、殘害。儘管時代已輪替,Kiyun叔叔不忘當初打獵的時候,是如此嚴謹神聖,要去山上與祖先會面,祈求祖先的保佑,更忘不了當初祖父凌晨叫他拿著火把去河邊挑水以訓練其膽量。家族的記憶是圖騰,深深刻在生命的脈絡裡,直到當代,這些故事依然令人振奮、嚮往。
歷史悠久的打刀文化,孕育出家喻戶曉的銅門刀,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這把刀的歷史由來以及文化內涵呢?來自Qeycing家族的Kawas老師述說著從荷蘭時期到日治再到國民政府時期,銅門是如何擁有連遠從南投的人,都要來老師這裡訂製刀的技法,Qeycing家族從碧綠神木下,有人留下有人遷徙,輾轉而來到了七鄰部落,可是家傳的傳統工藝沒有因此斷炊。來到這裡,Kawas老師會指出收藏的照片,照片上是家族原住區,遼闊的天際平坦的台地。而Qeycing的意思,是指山的背面照不到陽光之地。
歷經三個月的田野調查,將文字編輯歸納,每一篇每一章節都是耆老生活經驗的累積,乘載著這些珍貴的資料,我們也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家族故事書的編撰,在主視覺、編排、插圖的部分上,將讓大家有不同的視覺體驗,故事內容也把大家帶回耆老們深層的記憶中,那塊至美之地。
圖/李彥璋

Thiji Tomong「千」徙.銅門 部落家族故事影像展

幾年來,兒路與族人一起工作,把一則又一則古老的故事,用歌聲、用肢體、用工藝,像潺潺溪水,緩緩道出。
今年,我們再度採訪各家族耆老,以紀錄片的鏡頭與家族故事書的文字,再度邀請您,踏上這片土地,看見銅門部落各個家族千百年來的遷徙、工藝、生命記憶、信仰,一起匯聚於此交織出腳下這部落。
為期一個禮拜的展覽,邀請您用心來真正認識銅門部落。
環境劇場展演

視覺、聽覺、味覺三重享受,馬告醃嫩薑-竹筒飯-馬告香腸-香蕉飯,道出銅門部落的在地故事與文化,與裝置藝術藤編所建構的工寮,交互舞動之下,塑造出了屬於銅門部落說故事的方式。
謝謝各位的蒞臨,幫助部落的人,兒路懷抱著感恩的心,像三年前巴托嵐之心,以這無畏無懼的精神與純潔的心,建構這片土地,歷經遷徙於不同土地的故事,兒路的團員一個個歸來。
明年,兒路繼續創造,將這份感情與文化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