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崩、瘟疫與溺斃:部落及其祖靈之地的生態思索

Landslides, Epidemics, and Drowning Deaths: Ec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ribal Traditional Territories and the Residences of Ancestral Spirits

——梁廷毓

前言

晚近台灣漢人民間社會流傳的鬼故事文本,不少出自於花蓮地區太魯閣族(Truku)傳統生存及活動的山區地域。諸如《山裡有鬼》(1996);【註1】《台灣山地村鬼影幢幢》(1995);【註2】《山魅:揭開臺灣登山神秘檔案》(2004)等書籍【圖1】【註3】皆有提及太魯閣族傳統活動地區範圍內的鬼故事(例如,奇萊山區及天祥、太魯閣峽谷一帶)。尤其在花蓮的太魯閣地區,近年相關新聞媒體也有報導:「奇萊山素以險峻著名,氣候錯綜複雜,雲霧變幻莫測,是台灣發生最多山難的山區之一,所以有『黑色奇萊』的稱號」;「曾經目睹穿著日本軍服的日本兵,隧道內忙著操練」;【註4】「67歲的戴姓導遊,在2015年5月13日下午,疑似為了撿被風吹落的帽子,不慎從步道墜入50公尺深的山谷,消防人員一直到晚間,將他救起時已經無呼吸心跳。而白楊步道歷史上曾發生太魯閣戰役,遺跡一直保存至今,2014年12月,也曾發生一名63歲婦人走進去隧道之後就沒出來過,憑空消失在步道裡」。【註5】這類大眾讀物及大眾媒體,反映出主流社會對於此地的鄉野訛傳及想像。

圖1 | 《山裡有鬼》、《台灣山地村鬼影幢幢》與《山魅:揭開臺灣登山神秘檔案》之封面。梁廷毓翻攝

然而,筆者注意到,長久以來以漢人視角為核心的「定居型殖民」(settler colonialism)之敘事意識,也反映在鬼故事型態上:太魯閣族人的部落附近,成為外地漢人的遇鬼之地,並形塑為一處恐怖之域。這類鬼故事,大多為登山客和光觀客等外地人之間口耳流傳的靈異故事,隱含一種非本地的獵奇視角及詮釋,而太魯閣族對於「靈」的觀念,則在漢人視角為核心的鬼故事裡被隱蔽。但是,部落如何認知及想像外族人(例如,當代的漢人觀光客)敘述的鬼魅故事?目前的研究及書寫,似乎長期以來缺乏太魯閣族這端以Gaya(祖律及社會規範)、Utux(靈)與Mhuqil(死亡)蘊含的觀念,來解釋這些發生於傳統活動領域附近的鬼故事。接下來,會聚焦於今日花蓮縣秀林鄉的銅門部落,以發生部落周遭相關的地點和案例,探討太魯閣族人面對相關事件的思維及觀念。

幾起因外地人而起的傳聞

經過2023年數次在「兒路創作藝術工寮」的幾次討論會、跨夜行程的部落踏查活動,我逐漸將課題聚焦於部落各個家族的傳統領域附近,產生和外地人有關的各種傳聞異事。包含因為近代的瘟疫,在木瓜溪畔的燒屍之地;當代的翡翠谷與彎月峽谷的遊客溺斃事件;幾年前因山崩及土石流,阻絕了大量觀光客進入的破壞因子,而形成的「祖靈封山」之說。主要是想以(1)外地人在山裡的死亡地點及風災崩塌地點;(2)部落族人如何認識該地方的發生的事件;(3)部落家族的傳統領域及祖靈的居所。從關係性的角度,來理解上述三者之間的潛在關聯,以及Gaya思維在這些事情中的作用和詮釋。【圖2】

圖2 | 木瓜溪流域傳統領域地圖。圖片製作:Wasaw Kaji

(1)木瓜溪畔的燒屍之地

銅門部落七鄰的山溝與木瓜溪的匯流處一帶溪岸,有一處曾經焚燒因瘟疫死亡者的地方,所以族人現在平常不會隨便前往該處,也鮮少有人煙【圖3】。據部落族人所述,此事因日本人而起,係因在過去日治時期,日本人曾經在此地焚燒染上瘟疫的本地人,瘟疫的死者大多是死不瞑目,也有人被活活燒死的傳聞。因此,現今農曆七月半的時候,族人會往河底附近灑酒、米及冥紙,會朝向河床方向拜拜(較接近漢人漢人對「孤魂野鬼」的觀念)。族人也會殺豬獻祭,將豬隻的右半邊身體,包含豬耳、鼻、腹、腳、尾巴,以及心、肝、脾、肺、腎等臟器,各切一塊下來包進芋頭葉或芭蕉葉裡,以傳統儀式的方式祭祀該處的「靈」。因為獻祭的「靈」屬於荒野或為無主身分,因此族人會往溪床的方向丟擲上述的祭品,或是掛在一個地方,給祂們自行來取。亦差異於獻祭給祖先的方式(要包起來埋進土裡)。因此,今日住在七鄰的年輕族人,若要去溪邊玩水,都會到木瓜溪上游一點的地方,不會在該處。

圖3 | 從銅門部落七鄰望向過去日本人焚燒瘟疫死難者的屍體之地。攝影:梁廷毓

(2)翡翠谷與彎月峽谷的溺斃事件

另一方面,國立東華大學陳姓男大學生於2022年6月4日時,與8名同學騎機車到翡翠谷戲水,當時邱姓男大學生獨自游向深潭處,同行友人發現時「人已沉入水底」;【註6】一名28歲賴姓男子在2019年6月7日上午,於清水溪流域彎月峽谷水域戲水時【圖4】,卻意外沉入水中,現場民眾與花蓮縣消防人員合力將他救起,但男子已經沒有生命跡象。【註7】2015年時,也曾發生2名國立台中科技大學一年級學生的溺斃案件,19歲楊姓男子和18歲曾姓男子,趁著暑假邀5男9女一同入山戲水,未料楊姓男子溯溪時不慎落水,捲入深潭,導致整隊人被拖入水中,曾姓男子奮勇救援卻腳抽筋,雙雙溺斃。【註8】事件發生的前,才有外地遊客宣稱在該處溪谷中,拍攝到溪石浮現人臉的靈異照片,並上傳到「批踢踢實業坊」(PTT)的鬼故事板。因此認為曾姓男子、楊姓男子是被「抓交替」的說法遂不脛而走。【註9】當地民眾紛傳會不會是抓交替。【註10】

值得注意的是,報導以漢人傳統的「抓交替」觀念來認知這些溺斃事件,並且結合外地遊客拍攝的靈異照片,進行死亡事故的詮釋【圖5】。但以Kaji Cihung(旮日羿.吉宏)的理解,從Gaya的角度,外地人擅闖進祖靈之地,沒有做任何的儀式,就是對「靈」的不敬。從族人的角度,「外地人死在這裡,其實和部落生活的族人沒有關係。是他們外地人觸犯了祖靈之地,或擅闖靈界而造成的」。【註11】是外地人不了解木瓜溪流域裡,哪一處的「靈力」較凝重,哪一處較適合人們進入。「靈力」很重的地方,即為祖先此時或過去待過之地。另一方面,從部落族人的角度,2015年時發生2名學生溺斃的事件之前,附近下了一場大雨,這場暴雨被認為是來「帶走不好的靈」,【註12】結果就發生外地人溺斃之事。而事發之後,部落年輕人也會刻意繞開此地,到他處戲水。

圖4 | 清水溪一帶的景貌。攝影:梁廷毓

圖5 | 網路上流傳的清水溪一帶彎月峽谷之照片。

(3)山崩與「祖靈封山」之說

根據文獻所示,至少從日治時期以來,木瓜溪流域曾經多次在夏季颱風季節,發生過強大水流挾帶滾落的土石,造成溪流河道及其支流溪水的變動。從1943年到1945年之間,連著三年的狂風流砂,掩埋日本人在這裡建造的水壩電廠,沖毀了立於村落西方高地上的神社,連當時興建好的能高越嶺部分路段,也毀成廢道。【註13】

晚近,銅門部落附近的木瓜溪上游流域,因為擁有非常特殊的峽谷地形,一直是極佳的旅遊景點(例如,翡翠谷、彎月峽谷與慕谷慕魚生態廊道的觀光)。但是,這處天然地景卻屢屢為外面平地的旅行社所壟斷,一輛輛9人座旅遊車,從花蓮市區出發,如入無人之境般地穿越部落,以快速的方式讓遊客掃瞄美景拍照,完全漠視部落的歷史文化。時間一到隨即帶往它處消費,而留在部落的僅是垃圾與穢物。部落為此甚至以公開儀式抗議旅行社的作為,但效果卻是有限。最後,因為入峽谷的隧道崩塌,才暫時緩和了雙方的緊張態勢。【註14】據當時的報導,隧道崩塌係因颱風過後的連日降雨,導致花蓮山區知名景點銅門峽谷,銅門一號隧道東側,10月1日下午起陸續發生坍塌,大量的泥土堆積阻礙交通,更大的問題是有上百名申請入山的外地遊客,全都受困在山上。【註15】經過警消的搶救,才安全被送下山。

當時太魯閣族人針對木瓜溪上游遭到外地遊客破壞環境和騷擾,甚至踐踏祖靈之地,經過部落會議的討論後,2014年6月7日時,鳴槍「封路」,希望外地遊客改由步行進入,拒絕遊覽車輛駛入,並現場宣示捍衛族人的傳統領域。後續,銅門部落至清水溪和木瓜溪上游的道路,自2016年起因為山崩而阻斷【圖6】。此時伴隨著觀光客破壞環境的爭議,以及族人發起傳統領域自治抗爭的事件,使突如其來的自然力量,有了「祖靈封山」之說。另一方面,2021年受到圓規颱風的外圍環流影響,翡翠谷因發生大規模坍方而封閉。但從族人的角度,翡翠谷一帶過去也是部落遺址,因此近年的崩山造成路斷,係因為外來的觀光客「驚擾到祖先」,而且使「祂們生氣了」。【註16】所以崩山發生在這個時間點,是無形力量對於整理生態秩序的重新調整。以「靈」的角度來理解,便是「靈力」對於環境的再平衡及調適——山崩造成的封山、斷路及土石流,是人與「靈力」之間的關係失衡所導致。至目前為止仍在持續的調整和平衡的過程。

圖6 | 因銅門一號隧道山崩,部落族人改由木瓜溪床進出的便道。攝影:梁廷毓

人與「靈」的關係及其生態重建

以前的老人家,很會選地方,舊部落遺址的所在地,經過百年的時間,因大雨和颱風等因素,四周圍都崩塌了,只有那個地方沒有崩山。因為老人家他們以前跟土與地的關係,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他們能辨別或感應到環境的變化型態。【註17】

在歐菲莉風災之後數十年,2007年時原住民族委員會在當年土石流事件現場,設立一座「歐菲莉颱風受難族人紀念碑」。「立碑」行為對現代社會而言,是去紀念一件事情;但是按照傳統觀念,太魯閣族並不會去立碑,反而進行儀式之後,就會讓事情隨風逝去,也讓得到祖先安息。換言之,立碑與紀念的行為,是不讓祖先安息的事情,不去「立碑」反而才是族人的Gaya。大地會自然成為一處充滿生機、生命循環與祖靈聯繫之地,也不需要去標誌出一次災難事件的紀念物(但部落家族內部,依循傳統儀式後,再進行立碑,則是另一回事)。

對現代國家和政府機構而言,土石流是一種「災難」;但對族人而言,新的沖積土壤,則意味著一種新的生機和生態循環作用。因此,大自然本身的現象和作用(山崩、地震及土石流),和祖靈沒有關係;但是,當這些自然作用,造成人的災厄和死亡,便會和祖靈產生連結。因為這些變動而受到損傷的人,就會和祖先有關係,所以後代族人會去找尋造成傷亡的原因(而不是探索自然現象的成因)。例如,會開始從家族裡面去找出後代和祖先的關係,探尋是否有人做了什麼觸犯禁忌之事(例如,性、殺人、越界和偷盜),因此違反了Gaya。然而,不管是否有找尋到原因,都要和祖靈進行獻祭,請祖靈庇佑後人不再遭遇災厄。換言之,發生災厄後,不管出於何種原因,族人都要先做儀式,讓災厄停止。

然而,晚近部落附近發生因外地漢人,擅闖祖靈之地而產生的凶死,肇因於外地人對於祖靈之地的不敬:外地人進去清水溪流域的傳統獵場範圍內游泳嬉戲,是觸犯擅闖祖靈之地的禁忌,因此當事人的「死亡」也在禁忌現場發生。雖然一般漢人不會想到Gaya,但靈力的作用還是會存在,後續的影響會持續存在。

面對這些溺斃的水域,族人在短期內皆不太會靠近該處。但是,外地人死在祖靈之地,其實和在部落生活的族人沒有關係;而是「靈力」和人在生態關係上的再平衡、秩序的重新調整之過程。對族人而言,包括翡翠谷和銅門峽谷因觀光客的擾動,後續發生一系列的山崩、山泥傾瀉、山體滑坡與土體坍方而致封閉【圖7】,皆是在上述「靈」的作用力之下的結果。換言之,根據太魯閣族的Gaya,祖靈的生活和人世間一樣,不同的是族人在人間,祖靈則在「靈界」。人與靈的關係,相互處在一個平等的領域,彼此形成互相協調的互補機制。人們藉由殺牲獻祭,向祖靈表達祈願、請求的誠意;祖靈則因為子孫的誠心善意,不會擾動人間秩序,並進一步賦予後代族人「靈力」和庇佑。但是,當外地人大量進入部落的祖靈之地,甚至擅闖入「靈界」,便擾動了祖靈和人間的既定關係,也使「靈」與人之間的秩序產生失衡。

圖7 | 銅門大橋橋頭與翡翠谷入口一帶的崩塌。攝影:梁廷毓

太魯閣族的Gaya,是指祖先留下的生活及社會規範,亦是宇宙萬物運行的道理,也是族人的日常行為及道德的規範和準則。太魯閣族人認為若違反Gaya,祖靈便會降禍於族人,若有家族成員違反了Gaya,其他成員會要求觸犯Gaya的人贖罪和道歉,視其所犯的禁忌之大小,以殺豬、雞、鴨等動物,藉由獻祭的方式化解災厄。另一方面,疾病、災難乃是源自於祖靈的責罰,或是觸怒祖靈而形成的事,在獻祭儀式的過程,便是和祖靈溝通的過程。上述的Gaya思維與實踐,都必須以「靈」的存在為前提(而不是外地人對於太魯閣族傳統文化的尊重態度)。和「靈」的互動是以肉身經驗為基礎,藉由深層的Snhiyi(全然沉浸其中的相信「靈」)來實踐。

具體而言,不論是當代發生意外之地,或是歷史上日本人與族人之間相互交戰的古戰場,都存在不能去觸碰的「靈」與禁忌之地。只要是「靈」都有祂的力量,不是人可以隨便去碰觸的事物。當代族人面對死亡和生態鉅變,依然維繫著Gaya的思維,呈現出人與「靈」之間的關係連帶:外地人的凶死,是對於不淨靈魂的洗清;山崩而封山,是一種生態修復和秩序重建的過程,皆是依循Gaya的法則和規範而生。因此,當這些自然現象發生的時刻,也是人和「靈」相當鄰近的時候。

圖8 | 余欣蘭帶領梁廷毓一群人從被歐菲莉颱風掩滅的家園地走到部落墓園。攝影:翁程軒

註釋

  1. 參見戚其,《山裡有鬼》,臺北:希代,1996。
  2. 參見李孟,《台灣山地鬼影幢幢》,臺北:希代,1995。
  3. 參見劉川裕,《山魅:揭開臺灣登山神秘檔案》,臺北:地球書房,2004。
  4. 許慧美、黃鈺丰、花振森、陳俊宏,〈毛毛der!消失的遊客、詭異漩渦,白楊步道恐怖靈異傳說〉,《三立新聞網》,2014/12/20,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53525(2023/7/7瀏覽)。
  5. 東森新聞地方中心,〈歷史古戰場,嬤走入白楊步道後消失…1年後導遊墜谷亡〉,《ETtoday東森新聞雲》,2015/05/16,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0516/507384.htm(2023/7/7瀏覽)。
  6. 羅亦晽、張妍溱,〈花蓮翡翠谷封閉,男大生擅闖戲水溺斃〉,《中時新聞網》,2022/06/05,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20605000339-260106?chdtv(2023/7/7瀏覽)。
  7. 張益鈞 莊雨潔,〈銅門戲水生意外,男子魂斷月牙灣〉,《華視新聞網》,2019/06/07,https://news.cts.com.tw/cts/society/201906/201906071963479.html(2023/7/7瀏覽)。
  8. 東森新聞社會中心,〈28歲男卡水底溺斃「拉不起來」…慕谷慕魚封山3年傳抓交替,里長搖頭嘆〉,《ETtoday新聞雲》,2019/06/08,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608/1462662.htm(2023/7/7瀏覽)。
  9. 東森新聞地方中心,〈上周才出現人臉靈異照…慕谷慕魚發生今年第1起溺斃事件〉,《ETtoday新聞雲》,2015/09/02,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0902/558519.htm(2023/7/7瀏覽)。
  10. 陳俊宏,〈上週拍到水中人臉…慕谷慕魚2大學生溺斃,居民紛傳抓交替〉,《三立新聞網》,2015/09/01,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3142(2023/7/70瀏覽)。
  11. Kaji Cihung(旮日羿.吉宏)先生口述,2023。
  12. Heydi Miyu(周梅英)女士口述,2023。
  13. Kaji Cihung(旮日羿.吉宏),《太魯閣族部落史與祭儀樂舞傳記》,臺北:山海文化雜誌社,2011,頁119。
  14. 林益仁,〈銅門向前走─自主公告傳統領域的生態啟發〉,《天下雜誌》,2016/10/31,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63/article/4951(2023/7/7瀏覽)。
  15. TVBS新聞網,〈慕谷慕魚隧道崩塌!百名遊客受困待救〉,《TVBS新聞網》,2016/10/01,https://news.tvbs.com.tw/local/677057(2023/7/7瀏覽)。
  16. Kaji Cihung(旮日羿.吉宏)先生口述,2023。
  17. Kaji Cihung(旮日羿.吉宏)先生口述,2023。

梁廷毓

Ting-Yu LIANG

參與本計畫之研究者、藝術家。研究及創作聚焦於計畫型藝術、鬼魅論述的方法學、問題性形構和相關論題的研發與實踐,亦關注晚近歷史轉型正義、非人轉向趨勢中的泛靈論與原住民歷史書寫之問題。主要匯合跨學科的地方研究,以計畫性的藝術行動、複合媒體,並以動態影像集、製圖、書寫的方式,進行現階段的藝術計畫。創作研究則以研討會、工作坊、文論的形式發表於文化研究、歷史學、人類學等相關領域之學刊與討論場合。文章散見於《文化研究》、《台灣原住民族研究論叢》與《原住民族文獻》等